台灣5壽流動風險恐升高 惠譽信評: 應加速建立退場機制

更新日期:2009/07/14 21:04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惠譽信評14日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影響下,台灣壽險業者負利差風險更加顯著,2008年底台灣5家小型壽險公司包括國華、遠雄、幸福、國寶及興農等淨值負數缺口已擴大到900億元,呼籲主管機關應儘速設定保險業退場機制,只有小型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退場,大型保險公司才不會有壓力,並可限制資本適足率200%以下壽險業保險商品銷售,以避免保單價格因惡性競爭殺價而危及大型壽險公司。

 

惠譽信評金融機構評等部協理黃佳琪表示,因2008年台股大幅下跌、匯率市場的波動及結構型證券信用品質惡化,使壽險業遭受大量損失,並導致大多數壽險業者的資本強度減損。

 

惠譽信評統計,金融海嘯以來,壽險公司淨值大幅縮小,國內30家壽險業者淨值由2007年底的4300億元到2008年底腰斬剩下2100億元,而在2008年底,30家壽險業者中有5家壽險公司淨值呈現負值,總計新台幣898億元。

 

即使今年以來台股回升,壽險公司09年4月底淨值也僅有2300億元,顯見各家壽險公司不分大小型都有增資壓力。

 

惠譽信評副總經理李信佳指出,過去景氣好的時候,保單銷售壓力小,現在景氣不好,又有小型經營不善的壽險公司價格競爭,使得不少大型壽險業者明知投資管道有限制,還是跟著大賣利變型保單,即使保單收入增加幾10億元,資金也沒有出路,反讓自己陷入潛在經營風險增加情況。

 

若以台灣壽險公司投資國內股票部位佔淨值約2倍來看,李信佳認為,一旦台股下跌逾10%,壽險公司淨值就跟著縮水2成,這樣的投資風險相當大,壽險業者若沒有健全的財務狀況,恐怕難以承受價格波動風險。

 

不僅如此,如果利率持續維持在目前偏低的水準,負利差對壽險公司資本水準的影響將相當顯著。

 

黃佳琪也指出,根據國壽、新壽、ING安泰人壽及富邦人壽揭露資訊,台灣壽險業者用以計算隱含價值的投資報酬率為在有效休單存續期間,報酬率會逐步由3.5%提高到5%,此一假設報酬率目標相較於目前10年期政府公債的1.6%收益率而言,顯得相當具挑戰性。

 

如果從敏感性分析顯示,假設投資報酬率下滑25個基本點(即0.25%),將使壽險公司的隱含價值降低15%至43%;如果投資報酬率降幅達1個百分點,恐怕所有壽險公司隱含價值都蒸發殆盡。

 

不過,由於台灣缺乏適當的退場機制,保險安定基金只有150億元,主管機關若要處理這些淨值負數的壽險,資金已不夠用,因此,李信佳認為,目前保險法已有第143條明確授權主管機關可以針對資本適足率200%的壽險業者,要求停售保險商品等限制,免得保單價格因為惡性競爭殺價而危及大型壽險公司,只有小型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退場,大型保險公司才不會有壓力。

 

此外,惠譽也觀察到部分資本水準嚴重不足的壽險公司,仍以競價的方式積極地擴展新業務,同時,對於AIG處分台灣子公司南山人壽,以降低資本壓力,惠譽也提醒,有鑑於當前艱困的營運環境,這些購併將可能對收購者的資本水準造成負擔,因此不得不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v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